时间:2023-09-11 点击: 次 来源:网络 作者:佚名 - 小 + 大
石家庄科技信息职业学院2013年普通高职单独考试招生?语文试题一、基础知识部分(每空4.5分,共45分) 1、下列加点字的注音,全都正确的一项是(???) 3、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(???)A《祝福》中的鲁四老爷十分顽固守旧,祥林嫂被绑架后,他只说了“可恶!然而……”,真是惜墨如金。B某些大学生的语文水平实在低劣,被人贻笑大方,影响了学校的声誉。C我信口开河,说个笑话你听,你应当当笑话听。D这一切,她都看在眼里,心里也想好了办法,脸上却无动于衷。?4、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,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(????) 第二天拂晓,???????。脚下,白絮似的云朵一直铺向天边,和那抹淡淡的橘红连在一起。 ①这里已经有不少人了????②月亮斜倚在西边山峦上 ③静静地凝视着东方??④我乘着淡淡的月色登上了东峰的时候 ⑤东峰像一只昂首而立的海豹 A②③④⑤①????B②④①⑤③????C④②①③⑤???D①④②⑤③ 腐败分子终究会是白娘子喝雄黄酒,逃脱不了人民的惩处。 二、阅读理解(20分) 阅读下文,回答1-4题 高山流水 余秋雨 ????常听人说,人世间最纯净的友情只存在于孩童时代。这是一句极其悲凉的话,居然有那么多人赞成,人生之孤独和艰难,可想而知。 ????我并不赞成这句话。孩童时代的友情只是愉快的嬉戏,成年人靠着回忆追加给它的东西很不真实。友情的真正意义产生于成年之后,它不可能在尚未获得意义之时便抵达最佳状态。 ????其实,很多人都是在某次友情感受的突变中,猛然发现自己长大的。仿佛是哪一天的中午或傍晚,一位要好的同学遇到的困难使你感到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,放慢脚步忧思起来,开始懂得人生的重要。就在这一刻,你突然长大了。 ????我的突变发生在十岁。从家乡到上海考中学,面对一座陌生的城市,心中只有乡间的小友,但已经找不到他们了。有一天,百无聊赖地到一个小书摊看连环画,正巧看到一本。全身像被一种奇怪的法术罩住,一遍遍地重翻着,直到黄昏时分,管书摊的老大爷用手指轻轻敲了敲我的肩,说他要回家吃饭了,我才把书合拢,恭恭敬敬放在他的手里。 ????那本连环画的题目是《俞伯牙和钟子期》。 ????纯粹的成人故事,却把艰深提升为单纯,能让我全然领悟。它分明是在说,不管你今后如何重要,总会有一天从热闹中逃亡,孤舟单骑,只想与高山流水对晤。走得远了,也许会遇到一个人,像樵夫、像隐士、像路人,出现在你与高山流水之间,短短几句话,使你大惊失色,引为终生莫逆。但是,天道容不下如此至善至美,你注定会失去他,同时也就失却了你的大半生命。 ????一个无言的起点,指向一个无言的结局,这便是友情。人们无法用其他词汇来表述它的高远和珍罕,只能留住“高山流水”四个字,成为中国文化中强烈而缥缈的共同期待。 ????那天我当然不知道这个故事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,只知道昨天的小友都已黯然失色,没有一个算得上“知音”。我还没有弹拨出像那样的声音,何来知音?如果是知音,怎么可以舍却苍茫云水间的苦苦寻找,正巧降落在自己身边、自己的班级。这些疑问,使我第一次认真地抬起头来,迷惑地注视着街道和人群。 ????差不多注视了整整四十年,已经到了满目霜叶的年岁。如果有人问我:“你找到了吗?”我的回答有点艰难。也许只能说:“我的七弦琴还没有摔碎。” ????我想:艰难的远不止我。近年来参加了几个前辈的追悼会,注意到了一个细节:悬挂在灵堂中的挽联常常笔涉高山流水,好像死者与撰写挽联的人是当代知音,但我知道,死者对于撰写挽联者的感觉绝非如此。然而这又有什么用呢?在死者失去辩驳能力仅仅几天之后,在他唯一的人生总结仪式里,这一友情话语乌黑鲜亮,强硬得无法修正,让一切参加仪式的人都低头领受。但我们对此又不能生气,如果死者另有知音名单,为什么不在临死前郑重留下呢?可见对大多数人来说,直到生命结束都说不清楚明确的友情序列,任何人都可以来临时扮演一下。几十年的生命都在寻找友情,难道一个也找不到?找到了,而且很多,但一个个到头来都对不上口径,全都错位了的友情。 1、作者在文中提到,他并不赞成“人世间最纯净的友情只存于孩童时代”这句话,请归纳其原因。(5分)? 2、“我的七弦琴还没有摔碎”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?(6分)? 3、在作者的意图中,得遇知音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?(5分)? 4、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,正确的两项是(???)(???)(4分) ???A本文以作者的内心感受为基础,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看法以及对高山流水般友情的向往,笔触自然而动情,令读者为之动容。 ???B认为只有随着岁月的增加,年龄的增大,直至临死前才能明白友情的真谛。 ???C作者认为对友情的感悟是不可能突然发生的,但真正的知音却是可以突然出现的。 ???D作者认为众多老前辈直至临死前才发现,真正意义上的知音其实一个也没有。 ???E鲁迅认为“人生得一知已足矣,斯世当以同怀视之”,作者“差不多注视了整整四十年”也是为了寻找一个知音。 三、作文(85分) 请以“困难与挫折是成功路上的插曲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,题目自拟,文体不限,字数不少于600字 该文章所属专题:石家庄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|